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河北法院一线故事 | 一线调解让企业“两难”变“双赢”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7-14 09:56:32 打印 字号: | |

□ 讲述人:邯郸市峰峰矿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郝银吾

整理人:刘文利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办理一起涉企纠纷案件中,办案法官带着我深入一线,详细了解企业司法需求,耐心释法明理,力促和解,让双方企业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和法治温度。

“我们双方已经达成了新的协议,且准备扩大合作范围,实现‘双赢’的目标!”7月6日,一起合同纠纷案的当事人打来电话,讲述案件圆满调解后的故事,并向我和同事表达了诚挚谢意。听着电话里当事人对企业美好前景的描述,我们打心眼儿里替他们高兴。

今年3月,我院受理了一起涉企纠纷。原告河北某建材有限公司与被告河北某防水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双方合作多年。2021年2月,双方签订设备租赁合同,约定被告租用原告卷材生产设备生产防水材料,后租赁合同履行出现问题。被告企业无法正常生产,不再给付租赁费等费用。原告无奈将被告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租赁费、人工费、材料费等合计67万余元。

由于双方分歧太大,该案经多次诉前调解,当事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案件立案后,被告又提出反诉,要求原告退还保证金、各项损失共22万元,及相关设备原材料等。在这一过程中,双方代理人多次交涉均态度强硬。

“冤家宜解不宜结,更何况是合作多年的伙伴,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开‘疙瘩’,让企业发展步入正轨!”受理案件后,法院领导在充分研究案情的基础上,决定加大工作力度,力促双方握手言和。

确定这一工作思路后,为切实厘清矛盾纠纷源头,在主办法官、民事审判庭庭长李冬梅的带领下,我们多次前往原告和被告的公司。我们经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发现,原告有设备、厂房,被告有技术、原材料,双方生产的产品互补性强,可以合作构建互利双赢的发展模式,纠纷产生的根源在于双方沟通不畅。

找到矛盾根源,我们对症下药,直接找到对企业发展最为关心的法定代表人,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释法明理规劝双方理性思考矛盾争议焦点。经过多次沟通,双方法定代表人原本强硬的态度逐渐缓和。主办法官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定好开庭时间,并要求双方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参加庭审。

庭审当天,法官并没有立即开庭,而是给双方企业法定代表人充分的沟通时间。由于前期法官释法明理到位,这次见面,双方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畅谈企业如何继续发展,如何深化合作……在和谐氛围中,双方不仅对清了账目,而且在法官的调解下达成和解,被告赔偿原告损失10万元,同时双方还就后续的合作事宜达成了初步意见。

作为一名法官助理,在协助法官办案中,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宗旨,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总结分析研判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企业负责人的司法期待,推动涉企纠纷源头治理,通过办好一起起案件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为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一分力量。


 

来源:河北法制报
责任编辑:逯永霞